2013年01月30日至2013年04月30日進行試營運免費參觀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我們參觀的這天已經有學校團體跑來先睹為快了。
左邊建築物是科學地質館,館內介紹許多台灣地質構造與車籠埔斷層槽溝的資料與照片。右邊形狀像蛋一般的建築物為斷層槽溝保存館。
進入科學地質館前你會先遇到它,有著一張韋格納(大陸飄移學說提出者)臉,以及配備完整地質考察裝備的穿山甲先生,別忘了近距離觀察一下它帶了什麼,當然也可以和他留影紀念啦!
進入科學地質館之後,在左手邊映入眼簾的就是車籠埔斷層槽溝剝片,是對車籠埔斷層橫向開挖後,用膠水般的物質拓模取下,除了礫石層的大顆粒岩石之外,都是原汁原味來自車籠埔斷層,這跟斷層槽溝保存館中所見的有略微的不同,地底下的構造處處不同,處處令人驚喜。
館內有許多介紹,這個是人工震源製造車,在斷層槽溝開挖之前,必須先用地球物理"震測"的方法進行初步的探測。
館內可以讓大小朋友動手操作的小教育,這位阿伯很賣力地為我們示範逆斷層呢!
這個則是示範"褶皺"構造的簡易動手操作小教具。
有塊牆面介紹了台灣的岩石分布,也有許多塊台灣可見岩石的標本,可以複習一下你的岩石的認識喔!處在台灣的我們,常常接觸這些岩石,實在該好好認識它們。
本次參觀的重頭戲-斷層槽溝保存館。由於正值於試營運階段,裏頭還有工程尚未結束,以及工程的味道。
這是走到槽溝內人工步道最底端所拍攝的180度半景照,可以看到這個低角度逆衝斷層兩側上下盤的位置,褶皺,上盤礫石層(下盤的礫石層則得挖8公尺深才看的到)。
槽溝的每一階是2公尺高的落差,當初設計用來定位用(經ptt EarthScience強大板友指正,應和槽溝大小規模和工程施作的安全及便利性有關)。現在的槽溝已經比當初開挖的溝槽還寬,形貌也有些變化,在這中間為了避免槽溝受到風化侵蝕被破壞,中間一度用土回填保存。
下圖我簡單標示一下來參觀一定要看到的部分。
附上一張當初槽溝開挖的畫面說明。(拍攝位置兩次不同,跨越了槽溝。)
斷層槽溝保存館外的樣貌,你可以發現畫面右側的地勢比較高,正是斷層上盤位置,921地震當時這裡的地表隆起抬升量達1.7公尺呢!(前述提到的礫石層深度8公尺,可見車籠埔斷層已經不只錯移一次而已。)
斷層槽溝保存館後方的民宅,現在已經沒有民眾居住在裡面,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房屋正中間的大門地勢較兩側的窗戶還要高,保存了當時地震之後造成的影響。在這幢房屋前方的水泥地上裂開長草的位置,標示出兩個方向的裂痕,大約是我們面對房子有兩方向裂痕,可以用來判斷這裡斷層受力的情形。
據說,附近的沙東宮,可以觀察到斷層明顯造成的橫移變化,下次來到這裡時,也別忘去瞧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