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東沙巡禮-海域安全及國家公園生態體驗

無論是海域還是陸域的生態,東沙島都有許多可愛的小角落以及小生物等待我們去發現以及去愛護。

海草床探秘去-

東沙機場,一週一次由台灣立榮航空公司在週四時飛抵這個可愛的東沙島執行公務,其餘時候東沙機場的跑道用途很廣,首先是第一場搭乘高雄市公車奔馳在東沙機場跑道,站在機場跑道正中央,感覺很奇妙,彷彿即將騰雲駕霧,聽海管處的工作人員說,晚上躺在這裡看星星,真是人生一大樂事,每當春秋時分,還會能見到許多過境的候鳥踮起腳尖在跑道上玩耍兒的特別景象。

今天的海草床探秘行程是在跑道外側北緣潮間帶上活動,準備在大潮退潮時來到潮間帶的海草床上跟小生物們"say hello"。小生物永遠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是最為可愛的。


第一張照片就要考考大家的視力,是否有瞧見和珊瑚砂相似顏色的螃蟹一枚呢?牠是東沙島上數量最多的"角眼沙蟹(Ocypode ceratophalmus)",體長約4~6公分,眼柄端部有一角狀突起,為其名稱由來。牠在沙灘上移動的速度可快了呢!眼睛可得銳利一些,才能用眼神"抓"得住牠!


東沙這裡的海草床是台灣地區分布最多樣也最廣,分布面積達1000餘公頃的海草床,台灣地區共計有11種,東沙就佔了7種。在茂密的海草床上隨處移動,只要願意低下頭來觀察,不難發現有許多小生物遊走其間,不管是蟹或螺,大型的花枝內殼,翡翠蜑螺,海兔,海膽等,甚至也可以發現魚類及螺類用不同方式啃食海草的痕跡,饒富趣味。


夜間沙灘觀察-

夏夜,忠義碼頭,國碑旁的海灘,不寧靜!

人手一支手電筒,今晚可得跟小生物們say sorry,不好意思,打擾了!走在沙灘上,可得小心謹慎,因為,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會踩到寄居蟹或是椰子蟹。牠們的數量相當多,單隻或是三兩隻鄰近在一起,這可是在台灣沙灘上看不到的。(下圖左起為在沙灘上被我們打擾,拿著手電筒觀察的寄居蟹。中間為白肋蜑螺與黑肋蜑螺,牠們身上的編號是日前中山大學在此做研究所留下的記號。右圖為回程時在路上偶遇的凶狠圓軸蟹)


被我們巧遇的這隻是凶狠圓軸蟹"媽媽",是東沙島上最常見,數量最多,體型最大的陸蟹,甲殼寬將近10公分,左右敖足不對秤,全身灰褐色。海管處的人員跟我們說,牠胸前那些咖啡色的點狀突起是受精卵,牠要準備往海邊去把受精卵抖下來,讓小寶寶在海裡長大,希望凶狠圓軸蟹的小寶寶能順利長大,讓東沙的生態更美麗。


陸域生態考察-

在東沙漁民服務站後方有一條生態步道,是我們今日白天陸域生態考察的地點,是海岸林跟海岸灌叢的過度區。(下圖左是鳥糞石,通常產於低緯度海島,主要是海鳥的糞便與未消化的魚骨食餘組成,經長時間累積形成,是很好的磷肥。下圖左二是寬腹螳螂。下圖右二是雛蕾草,外型像隻迷你小牙刷,相當可愛。下圖右為正在大快朵頤林頭果的寄居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ichensis 的頭像
    yichensis

    我愛fun

    yichen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